注意!本益比越低越好?投資新手必學的本益比攻略

注意!本益比越低越好?投資新手必學的本益比攻略

股市更生人 banner

很多人認為「本益比越低越好」,但其實這是一個容易誤解的觀念。本益比代表市場對公司盈利前景的預期,本益比越高,代表市場對公司未來盈利越看好,願意用更高的價格買進股票;反之,本益比越低,則代表市場對公司未來盈利持保守態度。因此,單純追求低本益比並不一定代表投資價值高,更需要深入了解公司本身的狀況,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
可以參考 本益比多少合理?股票投資必學指南

本益比越低越好?投資新手必學的本益比攻略

股市更生人 banner

「本益比越低越好」是許多投資新手常聽到的投資建議,但這句話真的正確嗎?事實上,本益比(PE Ratio)並非越低越好,它只是反映市場對公司盈利前景的預期。簡單來說,本益比(PE Ratio)越高,代表市場對該公司的盈利前景越看好,所以相對有越多人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買進該公司的股票。相反的,本益比(PE Ratio)越低,代表市場對該公司的盈利前景較為悲觀,市場上多數人也只願意用以較低價格買進該公司的股票。

舉例來說,假設A公司和B公司都屬於同一個產業,並且擁有相同的每股盈餘,但A公司的本益比是15倍,而B公司的本益比只有10倍。這代表市場認為A公司未來有更高的盈利潛力,因此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A公司的股票。反之,市場認為B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較弱,因此只願意以較低的價格購買B公司的股票。

然而,本益比僅是一個參考指標,並不能單純地用來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。因為本益比的影響因素很多,例如:產業的成長性、公司的競爭力、市場的景氣狀況等等。因此,投資者在評估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時,不能只看本益比,還需要結合其他財務指標,例如:市值、股息率、ROE(淨資產收益率)等等,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。

什麼是高本益比?

本益比(Price-to-Earnings Ratio,簡稱 P/E Ratio)是投資者常用的財務指標,用來衡量投資者願意為每元盈餘支付多少價格。簡單來說,本益比越高,代表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盈利能力越有信心,也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。但這並不代表高本益比就一定好,因為它也可能反映出公司被高估的風險。

如果我們比較同一個產業的兩家公司,它們的經營狀況與前景也差不多,那麼高本益比的公司相對來說可能就是被高估的企業。例如,兩家公司都屬於科技產業,公司規模、盈利能力、成長性都差不多,但其中一家公司的本益比是 20 倍,另一家公司的本益比是 40 倍,那麼高本益比的那家公司可能就存在被高估的風險,因為投資者對它的未來盈利能力過於樂觀。

然而,不同產業就不能這樣直接比較,因為每個產業的特性和發展趨勢都不一樣。有些公司目前看起來本益比很高,是因為它明年很可能會有大轉機,獲利翻倍,因此資金提早卡位。例如,某家藥廠正在研發一種新藥,如果該藥物成功上市,將會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盈利增長,那麼它的本益比可能會很高,但這並不代表它被高估了,因為投資者已經預期到它的未來盈利能力。

因此,我們不能單純地認為高本益比就一定不好,需要結合以下因素進行綜合分析:

  • 公司盈利增長潛力: 高成長性的公司通常會有較高的本益比,因為投資者預期它未來會帶來更高的盈利。
  • 產業前景: 處於快速發展的產業,例如新能源、人工智慧等,通常會有較高的本益比,因為投資者對該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。
  • 市場風險: 市場風險較高的公司,例如新創公司、小型公司等,通常會有較高的本益比,因為投資者需要更高的回報來彌補風險。
  • 公司治理: 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,通常會有較高的本益比,因為投資者對它的未來發展更有信心。

總而言之,高本益比並不一定是壞事,但投資者需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,才能判斷公司是否被高估。

注意!本益比越低越好?投資新手必學的本益比攻略

本益比越低越好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
本益比多少合適?

上面有提到本益比大約15左右比較合適,超過20就代表股價有點偏貴,但是我相信有很多股市新手會有這樣的疑慮:可口可樂的本益比高達27倍,蘋果公司的本益比高達26倍,是不是這些公司就不適合進場,我只能說好公司的本益比幾乎都很高,因為想要買的人很多,所以如果一直要糾結本益比要低於20才進場,很有可能觀望了五年都還是無法進場,但是五年前有進場的投資者已經賺到一筆不錯的回報了。

以下我就以微軟 (MSFT)、寶僑 (PG)、嬌生 (JNJ)、可口可樂 (KO)、以及Nike (NKE)等五家本益比都超過20甚至更高的公司,各投資20%共10000美金的資金並且運用股息再投資計畫,看看他們從2011年到2021年11月的投資績效如何(2011年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股市回彈的高點)。

首先,我們先來看看這五家公司的本益比變化,以及他們在過去十年來的股價表現:

  • 微軟 (MSFT):2011年的本益比約為16倍,2021年11月的本益比約為35倍,股價漲幅約為10倍。
  • 寶僑 (PG):2011年的本益比約為19倍,2021年11月的本益比約為24倍,股價漲幅約為2.5倍。
  • 嬌生 (JNJ):2011年的本益比約為17倍,2021年11月的本益比約為20倍,股價漲幅約為1.5倍。
  • 可口可樂 (KO):2011年的本益比約為18倍,2021年11月的本益比約為27倍,股價漲幅約為1.5倍。
  • Nike (NKE):2011年的本益比約為21倍,2021年11月的本益比約為35倍,股價漲幅約為6倍。

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,這些公司在過去十年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投資回報,即使他們的本益比都高於20倍,甚至更高。這也說明了,本益比並不是唯一決定投資績效的因素,其他因素,例如公司的盈利能力、成長性、競爭優勢等等,也同樣重要。因此,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的時,應該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,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本益比來做出決策。

本益比變化與股價表現 (2011年-2021年11月)
公司 2011年本益比 2021年11月本益比 股價漲幅
微軟 (MSFT) 約16倍 約35倍 約10倍
寶僑 (PG) 約19倍 約24倍 約2.5倍
嬌生 (JNJ) 約17倍 約20倍 約1.5倍
可口可樂 (KO) 約18倍 約27倍 約1.5倍
Nike (NKE) 約21倍 約35倍 約6倍

本益比的限制是什麼?

雖然本益比是一個簡單易懂的指標,但它也存在著一些限制,投資者需要了解這些限制,才能更有效地運用本益比進行投資決策。其中一個重要的限制就是,本益比的計算預設了公司的每股盈餘(EPS)皆為正數,因此當公司EPS為負數或為0時,本益比將失去其意義,無法有效反映公司價值。

舉例來說,一家公司在過去一年虧損,其EPS為負數,那麼其本益比將為負數或無限大,這顯然無法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。因為本益比是將當前股價除以每股盈餘,而當每股盈餘為負數或為0時,本益比就會變得毫無意義。這時,投資者需要考慮其他指標,例如市值與銷售額比率、市值與現金流比率等,才能更全面地評估公司的價值。

此外,多數情況下,公司EPS為負數或為0,則被解釋為該公司不適用、不可用本益比作為判斷。例如,一家新創公司在初期階段可能尚未盈利,其EPS為負數,這並不代表公司沒有價值,而是代表公司仍處於發展階段,尚未產生盈利。投資者需要根據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盈利能力進行判斷,而不是僅僅依靠本益比。

總之,本益比是一個重要的估值指標,但它也存在著一些限制,投資者需要了解這些限制,才能更有效地運用本益比進行投資決策。當公司EPS為負數或為0時,本益比將失去其意義,投資者需要考慮其他指標,才能更全面地評估公司的價值。

本益比越低越好嗎?

「本益比越低越好」這句話看似簡單易懂,但實際上卻存在許多陷阱。許多投資新手往往會被低本益比吸引,認為這代表著便宜的投資機會,但實際上卻可能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。例如,一家公司可能因為經營不善、業績衰退導致股價下跌,進而出現低本益比。如果沒有深入了解公司狀況,貿然投資,就可能買到「地雷股」,甚至賠掉血本。

因此,單純以「本益比越低越好」來判斷投資標的,就像用「價格越低越好」來挑選商品一樣,容易忽略了品質、功能等其他重要因素。投資股票需要綜合考慮多項指標,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。例如,除了本益比之外,我們還需要考慮公司的成長性、財務狀況、競爭優勢等因素。

舉例來說,一家公司可能擁有低本益比,但同時也面臨著激烈競爭、市場飽和等問題,導致未來成長性有限。這種情況下,即使本益比低,也可能無法帶來理想的投資報酬。反之,一家公司可能擁有較高的本益比,但同時也擁有強大的成長潛力、良好的財務狀況,以及獨特的競爭優勢。這種情況下,即使本益比高,也可能帶來不錯的投資回報。

因此,投資者應避免單純以「本益比越低越好」來判斷投資標的,而是要結合其他指標,進行更全面的分析。只有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,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,避免掉入「低本益比陷阱」。

可以參考 本益比越低越好

本益比越低越好結論

總而言之,本益比(PE Ratio)並非越低越好。它只是反映市場對公司盈利前景的預期,並不能單純地用來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。在投資時,不要被「本益比越低越好」的觀念所迷惑,要結合其他財務指標,例如市值、股息率、ROE(淨資產收益率)等,以及公司的成長性、財務狀況、競爭優勢等因素,進行更全面的分析,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
投資是一場長期賽跑,需要耐心和智慧,更需要深入了解公司基本面,才能在投資市場中取得成功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了解本益比的概念,並避免掉入「本益比越低越好」的陷阱,做出明智的投資選擇。

股市更生人 banner

本益比越低越好 常見問題快速FAQ

1. 本益比越低越好,真的嗎?

本益比越低越好,這句話並非完全正確。本益比只是反映市場對公司盈利前景的預期,低本益比可能代表市場對公司未來盈利持保守態度,但也不一定代表公司沒有投資價值。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,例如產業成長性、財務狀況、競爭優勢等因素,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
2. 本益比多少才算合理?

沒有絕對的標準可以定義本益比的合理範圍,因為每個產業的特性、發展趨勢、市場環境都不同。一般來說,同一個產業內,本益比較高的公司可能代表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更加看好,但也不代表本益比較低的公司就一定不好。投資者需要根據公司的基本面和產業特性,進行綜合分析,才能判斷本益比是否合理。

3. 如何利用本益比做出投資決策?

本益比僅是眾多財務指標之一,不能單憑本益比就決定是否投資。投資者應該結合其他財務指標,例如市值、股息率、ROE(淨資產收益率)等,並分析公司的基本面,例如產業成長性、財務狀況、競爭優勢等,才能做出更全面的投資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