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S 公式揭密:掌握每股盈餘計算與應用

股市更生人 banner

想要了解公司獲利能力,每股盈餘(EPS)是不可或缺的指標。而掌握「EPS 公式」是解讀 EPS 的第一步。EPS 公式的計算方式是將公司稅後淨利除以總發行股數。舉例來說,如果一家公司稅後淨利為 4000 萬元,總股數為 1000 萬股,則其 EPS 為 4 元。透過 EPS,可以更直觀地了解企業的盈利狀況,並與其他財務指標結合,為投資決策提供參考。

可以參考 EPS股價預估秘訣:用EPS選股,避免常見誤區

每股盈餘 (EPS) 的意義與計算

關於基本面與選股細節,可以參考 8分鐘認識基本面選股策略與工具

每股盈餘 (EPS,Earnings Per Share),是衡量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,它代表公司每股股票所創造的淨利潤。簡單來說,EPS 可以告訴我們公司在過去一段時間內,為每位股東創造了多少利潤。了解 EPS 的計算方法和應用,對於投資者評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至關重要。

EPS 的計算公式非常簡單:EPS = 稅後淨利 ÷ 總發行股數。 其中,稅後淨利是指公司在扣除所有費用和稅金後,所剩餘的淨利潤,可以在公司的損益表中找到。總發行股數是指公司已發行流通的股票總數,通常可以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查閱。

舉例來說,假設公司 A 的稅後淨利為 1000 萬元,總發行股數為 100 萬股,則公司的 EPS 為 1000 萬元 ÷ 100 萬股 = 10 元。這表示公司 A 每股股票創造了 10 元的淨利潤。

需要注意的是,EPS 並不是越高越好。影響 EPS 的因素很多,例如公司規模、產業特性、營運效率等等。因此,投資者在分析 EPS 時,需要結合其他財務指標,例如本益比 (P/E Ratio),才能更全面地評估公司的投資價值。

EPS與現金流的關係

雖然EPS反映了公司的獲利能力,但它並不能完全代表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。因為會計損益表上的獲利,並不代表實際有現金流入。理解EPS與現金流的關係,才能更全面地評估公司的財務狀況。

舉例來說,一家公司在某個年度賺了1000元,但實際現金流入只有500元。這可能是因為公司有大量的存貨或應收帳款,導致資金被占用,無法轉換為現金。這種情況下,即使EPS看起來不錯,但公司的財務狀況可能並不健康。

因此,在分析EPS時,必須同時搭配營業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量表上的數字做觀察。這兩個指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公司實際的現金流入情況,並進一步評估EPS的品質。

以下列舉幾個重要的觀點:

  • 營業現金流:反映公司從其核心業務中產生的現金流入。它包含了稅後淨利、折舊攤銷的現金、應付帳款的增加,以及應收帳款和存貨的減少。
  • 自由現金流量:反映公司在支付所有營運和投資支出後剩餘的現金流入。它可以顯示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入來支付股利、回購股票或進行其他投資。
  • 營業現金流對淨利比:這個指標可以幫助我們評估EPS的品質。它計算方式為:營業現金流 ÷ 稅後淨利。如果公司的營業現金流對淨利比經常超過100%,代表其EPS品質較好,因為公司能有效地將獲利轉換為現金流入。反之,如果低於100%,則代表公司的EPS品質較差,需要進一步探究原因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快速成長的公司,可能會出現大量的資本支出和折舊,導致EPS看起來偏低,但實際上仍然具有強勁的賺錢能力。這類公司通常會將賺到的錢再投資於業務,以維持快速成長,因此會產生大量的折舊。因此,在分析EPS時,需要考慮公司的成長階段和產業特性,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。

eps公式

eps公式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
什麼是稀釋EPS?

從每股盈餘的公式中可以發現,EPS 的計算只考慮普通股股數,然而除了普通股外,公司一般還會發放特別股、認股權證、可轉換公司債、股票選擇權,這些標的並不屬於普通股,但又可以轉換為普通股。當這些標的轉換為普通股時,會造成普通股股數變多,對盈餘產生稀釋的效果,也就是普通股股東可分得的平均盈餘變少了。稀釋EPS就是在計算本期稅後淨利時,要先扣掉特別股股利。

因為特別股股利是類似債券利息的成本,會優先於普通股股東的利潤分配,所以不會算到投資人可分配的淨利中。從稀釋EPS的公式來看,要能理解稀釋EPS並不是真正的EPS,只是做一種「保守評估」。因為稀釋EPS所使用的稀釋股,實際上當下並沒有真的變成新的股票,只是「有可能」變成股票而已。

舉例來說,假設一家公司發行了可轉換公司債,持有者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將債券轉換為普通股。如果公司未來股價上漲,債券持有人可能會選擇將債券轉換為普通股,這將會導致普通股股數增加,進而稀釋每股盈餘。稀釋EPS就是為了反映這種潛在的稀釋效應,而進行的保守評估。

總之,稀釋EPS是一種比基本EPS更保守的指標,它考慮了所有可能轉換為普通股的標的,並反映了這些標的轉換後對每股盈餘的潛在影響。投資者可以通過比較基本EPS和稀釋EPS,來了解公司潛在的稀釋風險,並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
稀釋EPS
項目 說明
稀釋EPS的概念

稀釋EPS 考慮了除了普通股外,所有可能轉換為普通股的標的,例如特別股、認股權證、可轉換公司債等,計算其對每股盈餘的潛在影響。

計算方法

計算本期稅後淨利時,先扣除特別股股利,再用除以稀釋後普通股股數。

重要性

稀釋EPS 比基本EPS 更保守,能反映潛在的稀釋風險,幫助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
舉例

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,當未來股價上漲,債券持有者可能會選擇轉換為普通股,造成普通股股數增加,稀釋每股盈餘。 稀釋EPS 就是為了反映這種潛在的稀釋效應。

結論

投資者應同時參考基本EPS 和稀釋EPS,以全面了解公司的獲利能力和潛在風險。

如何利用 EPS 評估股票價值?

EPS 的重要性在於它能幫助我們比較不同公司股票的投資價值。想像一下,你想要投資一家公司,但市場上有許多選擇,你該如何決定哪一家公司更值得投資呢?這時,EPS 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透過比較不同公司的 EPS,我們可以了解哪間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強,進而評估哪間公司的股票更具投資價值。例如,公司 A 和公司 B 都是上市公司,但公司 A 的 EPS 為 10 元,而公司 B 的 EPS 只有 5 元。這代表著公司 A 每股股票所賺取的淨利潤是公司 B 的兩倍,也就是說,公司 A 的盈利能力比公司 B 強。因此,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,公司 A 的股票可能比公司 B 的股票更具投資價值。

當然,EPS 並非唯一衡量公司價值的指標,我們還需要結合其他財務指標進行綜合分析,例如:

  • 股價淨值比 (P/B Ratio):代表每股價格與每股淨值的比率,可以反映公司股票的價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。
  • 股價盈餘比 (P/E Ratio):代表每股價格與每股盈餘的比率,可以反映投資者願意為每元盈餘支付多少價格,也代表市場對公司的成長性預期。
  • 營收成長率:代表公司營收的成長速度,可以反映公司的發展潛力。
  • 負債比率:代表公司負債占總資產的比例,可以反映公司的財務風險。

透過綜合分析這些指標,我們才能更全面地評估公司的價值,並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
股價趨勢和EPS趨勢的關係

股價趨勢和EPS趨勢,通常會成正比的。 換句話說,當一間公司從過去到現在的EPS,都在持續成長,那你會發現通常它的股價也在成長。 這是因為,EPS代表著公司每股的獲利能力,當EPS持續成長,代表著公司獲利能力持續提升,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發展抱持樂觀態度,進而推升股價。

然而,我們必須要了解,股價趨勢和EPS趨勢之間的關係,並非絕對的正比關係。 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,除了EPS之外,還包括市場情緒、利率、產業趨勢、競爭環境等等。 因此,即使EPS持續成長,股價也可能因為其他因素而下跌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一家公司雖然EPS持續成長,但市場普遍認為該產業前景不佳,投資人可能會選擇賣出股票,導致股價下跌。 因此,我們不能單純依靠EPS來判斷股價走勢,而是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。

買股票切記,不要花錢買成長率。 成長率是種猜測,是不確定的數據,因此,要避免投機心態,買到過昂貴的股價。 換句話說,如果你能對公司的盈餘變化,有一定程度的把握,投資時就能對股價的變化,做出相對可靠的判斷。

例如,一家公司過去幾年的EPS成長率都超過20%,看起來非常亮眼。 但如果我們深入分析,發現這家公司是靠著不斷擴張業務規模,以及舉債來達成高成長率,而其獲利品質卻沒有提升,甚至可能存在著風險。 這種情況下,即使EPS持續成長,我們也不能盲目地追逐高成長率,而應該謹慎評估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潛力。

可以參考 eps公式

EPS 公式結論

掌握 EPS 公式,是解讀公司財務狀況的第一步。透過 EPS 公式,可以輕鬆計算出公司每股所創造的淨利潤,並進一步分析公司獲利能力。而 EPS 的應用,不僅止於單純的計算,更可以與其他財務指標相互結合,為投資者提供更全面的投資決策參考。

EPS 公式雖然簡單,但其背後蘊含著豐富的財務資訊,需要投資者深入理解並綜合分析。 除了 EPS 公式,還有許多其他財務指標可以協助分析公司的財務狀況,例如本益比、股價淨值比、營收成長率等。

最終,掌握 EPS 公式只是投資決策的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,要善用這些資訊,結合其他指標,並深入了解公司產業、競爭環境和未來發展趨勢,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。

💡 孫子兵法解套神器,古老戰略智慧搭配交易系統,應用於現代股市 📈

孫子兵法的策略不只能勝戰,還能幫助我們在股市保持紀律,並找到好的買賣點。我濃縮20年投資顧問經驗,深入探討了孫子兵法的20大原則,並將其融合到股市交易、選股以及解套的技巧中,為您創建了一份專屬手冊!

不論你是新手投資者還是資深市場玩家,這份孫子兵法解套手冊都將提供你獨特且實用的策略,讓你在股市中更加游刃有餘。

  • 🔥 1. 計略(Strategy):制定投資策略,明確目標、方向和期限,以符合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回報期望。
  • 🔥 2. 勢(Momentum):分析市場趨勢,確定市場是處於上升還是下降趨勢中,並根據趨勢進行投資。
  • 🔥 3. 陣地(Positioning):合理分配資金,並選擇適當的買入和賣出點位。
  • 🔥 4. ….
  • 🔥 19. 偵查(Reconnaissance):通過對公司基本面和技術分析的研究,了解其業務模式、盈利能力和未來增長潛力。
  • 🔥20. 創新(Innovation):尋找創新型公司,特別是在新興產業或科技領域中。

[mailerlite_form form_id=1]

EPS 公式 常見問題快速 FAQ

什麼是 EPS?

EPS,也就是每股盈餘,是指一家公司在扣除所有費用和稅金後,所剩餘的淨利潤,再除以公司已發行流通的股票總數。簡單來說,它代表公司每股股票所創造的淨利潤,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公司在過去一段時間內,為每位股東創造了多少利潤。

EPS 的公式是什麼?

EPS 的公式非常簡單:EPS = 稅後淨利 ÷ 總發行股數。 其中,稅後淨利是指公司在扣除所有費用和稅金後,所剩餘的淨利潤,可以在公司的損益表中找到。總發行股數是指公司已發行流通的股票總數,通常可以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查閱。

如何利用 EPS 評估股票價值?

EPS 的重要性在於它能幫助我們比較不同公司股票的投資價值。透過比較不同公司的 EPS,我們可以了解哪間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強,進而評估哪間公司的股票更具投資價值。例如,公司 A 和公司 B 都是上市公司,但公司 A 的 EPS 為 10 元,而公司 B 的 EPS 只有 5 元。這代表著公司 A 每股股票所賺取的淨利潤是公司 B 的兩倍,也就是說,公司 A 的盈利能力比公司 B 強。因此,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,公司 A 的股票可能比公司 B 的股票更具投資價值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